行 业 动 态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 业 动 态
 

广交会证件服务的重要性?
     
  近几年,“会展经济”热的兴起,引发了各种各样的现象,也引起了业界有关人士的关注。但就如何发展中国的会展业却各抒己见。日前,就我国会展业相对突出的现象,本报记者采访了中国贸促会机械行业分会副会长陈泽炎,请他谈一谈他对中国会展业发展的一些看法和见解。  
  记者:陈副会长您好,目前,在“会展”热的同时,也产生了两个概念,即“会展经济”和“会展产业”,您怎样理解这两个概念呢?  
  陈泽炎(以下简称陈):“会展”,顾名思义是指会议和展览。“经济”,一是指社会物质生产和再生产活动;二是指经世济民治理国家的行为。“产业”则解释为从事生产活动的类别和部门。具体而言,“会展经济”的范畴比较广,它是指一切涉及会议、展览的相关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的活动,或者说,它是指那些由于会议、展览而产生利益、效益、价值、利润的活动。“会展产业”,则是限指那些直接从事会议、展览的活动。  
  此外,“会展经济”和“会展产业”有地域和级别之分。正如存在全国经济和地方经济一样,也将存在全国或地方的“会展经济”和“会展产业”。  
  “会展行业”则是对“会展产业”从经济活动的类别方面所进行的归纳和界定。“会展行业”可以细分成不同的具体行业,如“会议服务行业”、“(组织)展览行业”、“展览馆行业”、“展览运输行业”、“美工布展行业”以及“展览服务行业”。各个具体的“会展行业”是由各个具体的、相对应企业组成的。这些企业则可以统称为“会展企业”。  
  因此,围绕会议、展览活动,从微观的“会展企业”,经过中观的“会展行业”和“会展产业”,再到宏观的“会展经济”,形成了一个不同层次的系统和彼此连环的结构。  
  近年来,我国会展业呈现出三个显著特点:一是随着民营经济的飞速发展,一批民营展览企业家成功地发家致富了;二是随着中国加入WTO,国外著名展览公司开始抢滩中国展览市场,力争攫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和更丰厚的经济利益;三是,地方政府纷纷看好会展经济和会展活动,以政府行为组织各地的大型会展活动,或者争取以国家的名义举办大型会展活动。综合以上各种因素,使得当前各种名目的会展活动蓬勃兴起,其数量之多、地域之广乃前所未有,于是,一个全国性的“会展经济”热就这样形成了。  
  记者:您怎么看政府对展会的介入行为,您认为政府在会展业中应该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陈:这应该在会展经济政策中明确。现在除了纯粹展示成就、带有强烈政治意义的展览会以外,在经贸性质的展览会中,对政府的介入行为应该有一个明确的规定。例如,政府如何对会展活动进行参与,包括什么样的展览会可以由政府出面主办,什么样的展览会可以政府名义予以支持,什么样的展览会可以由哪一级的政府领导人开幕式出席、题词等,否则混乱无序局面将是无以复加的。  
  我个人认为,有关国家机关和省市政府在特定的背景下有选择地举办具有“国家级”名义和大型博览会是可以理解的。但在全国范围内连续地以国家和地方行政领导机构的名义组织实际上是具有明显市场行为性质的会展活动,并为此不得不投入相当多的政府财政资金,就难免会使展览会失去原有的本质特性和应有的经济意义。现在经过短短几年的时间就形成了一个全国性大的展会的局面似乎“过热”了。当然,此事如何最后平衡协调,还必须依赖国家中央政府的权威,由有关主管部门站在全国会展经济总体布局的高度加以解决。  
  记者: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会展业也进入了“与狼共舞”的新局面,竞争与合作就成了必然趋势,对此,您怎么看?  
  陈:首先在我国关于加入WTO的对外谈判中并未将会展业作为一个单列的产业进行谈判和进行特殊保护。(例如其他象邮电、通讯、金融、保险、汽车等产业那样。)据了解,就是在WTO全部合同文本中也只有广告业的专门章节,并无会展业的科目。会展业不过是作为服务贸易的一部分被包括在总体谈判中的。  
  中国改革开放越深入,中国经济越与世界经济紧密相连,对所谓的中国民族工业、民族品牌的理解就越不能狭隘。事实上,现在凡是在中国注册的企业,凡是向中国纳税的企业就算是中国境内企业,就要给予一视同仁的国民待遇。  
  再从服务贸易的性质看,服务贸易作为第三产业,其功能主要是为第一、第二产业提供服务,同时也直接服务于大众。因此,主要是从服务的功能上考核会展业的效绩和作用。在这个意义上看,如果国外展览公司进入中国会展业市场后给我们带来了良好的展览效果,我们为什么要反对呢?  
  国外展览公司进入中国会展业市场,可能会对中国国内一些举办会展的单位产生一定的冲击,但是却会对中国整个会展业的发展以及通过展会展示技术、促进贸易产生良好的作用。至少他们还带来了国外大展览公司的先进管理经验,带来了国外一些著名品牌的展览会,也通过举办展览会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而且由于他们的进入,加剧了会展业的竞争,促进了在中国境内会展业的改革与发展,因此都是有利无害的。  
  记得我曾看到过一篇关于洋快餐进入中国市场与中国原有餐饮业展开竞争的文章。其中提到,我们应当做到从“引狼入室”到“与狼共舞”再到“驯狼为犬”。对于这种比喻我个人非常赞成。而这里的关键就在于我们自身的驾御能力和控制水平。  
  记者:会展业的无序竞争是最突出的问题,有业内人士呼吁要成立行业管理机构和出台相关的政策,但这需要一个过程。您认为目前政府最迫切要做的是什么?  
  陈:如果从经济发展的过程来看,确实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但是,这却也是发展中必须经历的阶段。我认为,在明确会展经济和会展产业作为中国当前新兴经济和新兴产业、需要国家大力扶持和发展的前提下,相关部门应当尽快研究、出台相关政策、法规,推进我国会展经济和会展产业健康发展。在这一过程中会展界的业内人士应当积极发挥作用。  
  首先要利益分析。在当前中国会展经济中存在着多元利益主体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里“多元”的概念,意指多种类、多元素、多类别等)。正是由于他们各自的利益需求和价值取向不尽一致,就必然会产生各种利益矛盾和利益冲突。因此,对各种观点、意见的分析,在本质上就是利益分析。而国家制订方针政策、改革方案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应当是,充分考虑当前中国会展经济中多元化利益主体的存在,做好相关利益的平衡和协调。会展业利益多元化的形成是与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密切相关的。  
  对于当前中国会展经济和会展产业所出现的“利益多元化”现象这个现实予以分析,其实质和核心就是对多元化利益主体和利益格局的承认。其意义在于,只有各个独立的利益主体都有合理的发展空间,才能达到利益的平衡和有序的发展。 
    在多元化主体中,民营展览公司和刚刚进入中国展览市场的国外有实力的展览公司,他们是中国会展经济中最为活跃的成分,值得给予更多的关注。  
  由于具有相对完善的市场化经营机制、运作体制和管理模式,民营展览公司在市场经济中更加适应周围环境,更加熟悉游戏规则,更加具有竞争活力。此外,其运营机制可吸引和聚集一批精英人才,其灵活的激励手段能调动员工更大的工作积极性。而对于来自海外有实力的展览公司而言,他们还有资金雄厚、经验丰富、海外网络、既有名牌等优势。  
  另外,利益主体多元化的好处之一是使经济充满活力。中国的会展业多元化利益主体的存在也同样给会展经济带来了活力。当前国家会展经济和会展产业的主管部门应当根据现实存在的中国会展业的情况,特别是存在利益多元化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制订出相应的管理政策。  
  在进行利益调整中,应该是抓好中国会展经济体制改革这个中心环节。因为任何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就在于既有权力的再分配也是利益格局的再调整。中国的会展业从无序走向有序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对权力和利益重新调整的过程。国家会展业的主管部门制订有关政策的理论基础之一就应当是对多元主体和多元利益的现实状况给予充分的理解和承认。  
  其次是政策分析。建议实行定级制度和分级管理,这是当前一个具有可操作性和现实性的管理办法。其关键和核心在于给予各个层次的利益主体以不同的发展空间,使其各得其所。而且由于各个级别之间是动态转化的,也会产生一定的激励作用。  
  具体的做法可将全国展会分为:“国家级博览会或交易会”、“国际定期来华展览会”,“地方多国展览会或国内展览(销)会”,以及“其他类别小型展览会”四个等级。由国家主管部门制定标准,由具有公正性、权威性的部门、机构进行操作,并受到公众和舆论的监督。就如同国内旅游主管部门对旅游酒店宾馆实行评定星级的制度办法相类似。经过评定,不同的旅游酒店宾馆根据其设施条件和服务水准,都有一个明确的星级标志。旅客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条件选择合适的酒店宾馆入住,并且应当作到“优质优价”、“物有所值”。将来的展览会也应有相应的等级,由展会商根据需求自行选择合适的展览会展会。这样组展单位、展会厂商、专业观众都可以对号入座各得其所。  
  记者:那您怎样看相同题目展会的运作和会展资源的整合?  
  陈:运作和整合具体可以有多种形式,其中比较简单和比较直观的是通过展览会项目的买卖,达到展会项目资源的整合和会展企业兼并的目的。  
  实际上,国外买卖展览会项目已经是非常成熟的商业运作了。例如,美国厉展公司、英国米乐福瑞门公司等,他们一年在全世界举办三四百个展览会项目,其中有相当部分是通过购买得到的。在我国则也有上海民营展览企业家将自己的某个展览会项目或公司部分权益转让给国外公司的成功事例。  
  应该说,采用展览会项目买卖的手段进行资产运作,是基于对会展资源(品牌)作为无形资产的承认,也是对知识产权的有效保护。这是会展业走向规范化市场运作的必由之路。通过无形资产的评估、买卖使各相关单位、人员获得利益,也就减少了以往对展览会项目协调时的种种阻力。这确实是一个照顾到各方利益,按照市场机制办事的具体可行的好办法。  
  目前不少展览会其主办单位或实际主办单位是协会性质的组织,而同时展览会的承办单位也是这些组织。出现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的协会组织既要通过主办展览会获利,又要通过承办展览会获利。从实际效果看,这样协会经济利益可能是高了一些,但同时却极大地削弱和影响了他们发挥作为协会组织的主要功能和作用。  
  再如,国外一些成功的协会组织例如德国机械制造商协会(VDMA),他们在众多的专业展览会中只是作为支持单位。每年一届世界上最著名的汉诺威工业博览会,就是由VDMA总部及其相关专业协会给予全力支持的。另外,在慕尼黑的国际建筑机械和建材机械展览会、环保技术展览会和在杜塞尔多夫的国际塑料机械展览会、印刷机械展览会等也都是由相关VDMA的专业协会组织给予支持的。当然这种支持都会从展览会中得到相应的利益。他们这种主办和承办不同角色的关系已经相处磨合得相当融洽了。他们这种从主办兼承办的角色中分离出来的实例对我国会展业是有很重要借鉴意义的。  
  国家对会展经济和会展产业的管理和调控,可以使用行政法规、经济杠杆、中介组织等多种必要的和有效的方式方法。 
    譬如,美国商务部对美国国内举办的展览会就采用审核认证制度和协助邀请国际购买商等方式给予支持和赞助。每三年一届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办的工程机械展览会(CONEXPO),在得到美国商务部的审核认证后由商务部派了专员向中国推介该展。此外,由于商务部和主办单位联合对中国展会商和专业观众发出的邀请函在美国驻华大使馆有很高的信誉度,因此持此邀请函办理赴美签证的获签率很高。目前该展览会的中国展会商和观众人数仅次于加拿大居第二位。 
    还有,德国管理展览会的机构AUMA,在有政府授权和联邦政府经济部的大力支持下,对德国国内展览会和出国展览会管理的都卓有成效。其中由AUMA每年编印的在德国和在世界主要国家的展览会项目介绍册,具有很高的权威性。以致于某个国家要举办一个新的展览会都必须首先查看AUMA的这本小册子。 
    在参考和借鉴会展业发达国家的做法和经验的基础上,我国在会展经济或会展产业的管理调控方面应当努力做得更好。例如在使用经济杠杆方面,就可以通过给予会展业优惠税率,对经营好的会展企业发放专项支持贷款,制订鼓励中外合资、国际合作的经济政策,以及鼓励使用风险投资和鼓励展会项目的资本运作与兼并整合等一系列的方针政策来推动和引导中国会展经济和会展产业的健康发展。(本报记者 周春雨) 

  *陈泽炎简介:1945年生,中国贸促会机械行业分会副会长,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长年在机械行业领导机关任职,1981年开始接触展览业务;1988年后曾负责过机械行业展览管理工作并一直作为中国贸促会机械行业分会分管来展工作的主要领导;具体策划和组织了机械行业一些重要国际展览会和成果展示会;现为机械、汽车展览联合会常务理事(单位代表)。 
 
             发布时间:2024/4/29 打印』 『关闭
 
友情链接

铁路客户服务中心      中国南方航空

广州星原展览服务有限公司
电话:19926001583 E-mail:993664947@qq.com
展馆地址:广州市海珠区阅江中路380号

 

版权所有:广州星原展览服务有限公司  粤ICP备2023060995号